牛耳
词语解释
牛耳[ niú ěr ]
⒈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郑玄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引证解释
⒈ 古代诸侯会盟时,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于盘,由主盟者执盘分尝诸侯为誓,以示信守。参见“执牛耳”。
引《周礼·夏官·戎右》:“赞牛耳,桃茢。”
郑玄 注:“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
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领袖地位的人。 宋 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向南恸哭》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清 冯桂芬 《洪鼎邮程诗思图》诗:“洪君 清才出吾党,文社儼推牛耳长。”
蒋同超 《挽丘沧海》诗:“七子天南绍 建安,当年牛耳执骚坛。”
国语辞典
牛耳[ niú ěr ]
⒈ 牛耳朵。
引《山海经·北山经》:「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
⒉ 古代诸侯会盟时,盟主割牛耳取血,分与诸侯宣誓,以表守信。后称居领导地位的人为「牛耳」。
引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身为大臣义当死,城下师盟愧牛耳。」
近盟主
最近近义词查询:
扫兴的近义词(sǎo xìng)
消散的近义词(xiāo sàn)
严重的近义词(yán zhòng)
觉得的近义词(jué de)
正常的近义词(zhèng cháng)
姿色的近义词(zī sè)
稳定的近义词(wěn dìng)
红军的近义词(hóng jūn)
预备的近义词(yù bèi)
外史的近义词(wài shǐ)
爱护的近义词(ài hù)
一点一滴的近义词(yī diǎn yī dī)
体裁的近义词(tǐ cái)
活跃的近义词(huó yuè)
土人的近义词(tǔ rén)
克服的近义词(kè fú)
失常的近义词(shī cháng)
方式的近义词(fāng shì)
理睬的近义词(lǐ cǎi)
格格不入的近义词(gé gé bù rù)
手表的近义词(shǒu biǎo)
东洋的近义词(dōng yáng)
哀伤的近义词(āi shāng)
得到的近义词(dé dào)
亲热的近义词(qīn rè)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