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èihài

被害

拼音bèi hài
注音ㄅㄟˋ ㄏㄞˋ

词语解释

被害[ bèi hài ]

⒈  受伤害;受杀害。

victimize; the injured party;

引证解释

⒈  遭杀害。

《后汉书·袁绍传》:“时 进 既被害,师徒丧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初平 四年, 曹操 攻 徐州,破之,拔取 虑、睢陵、夏丘 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万, 泗水 为之不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最起劲的是‘南社’里的有几个人,为被害者辑印遗集。”

⒉  遭受灾害。

《汉书·西南夷传》:“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牙,早断絶之,及已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

分字解释

※ "被害"的意思解释、被害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四个被害者身份尚未确定,正待亲人前来辨认.

2.麻干报告的敦希被害的噩耗把人们的忧愤心情推向了极点,转成悲恸和愤怒,院落里寂静了片刻,人们才听到了院外传来的悲啼声和怒吼声。

3.原来是永成的弟弟永春在外求学有成带著未婚妻返乡,却没想到因为外貌的美丽让永成觊觎不幸却被害去世。

4., 出卖亲属的人,不仅为被害者所恨,也为收买者所厌恶。

5.因此,设立赔偿义务人足额赔偿制度、易服劳役执行措施和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能有效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正义的社会秩序。

6.2004年元旦刚过,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公安局桓仁镇公安分局得到线索,抚顺新宾县的王天在桓仁镇一个体旅馆被人抢走一万元钱,但是,被害人却没有报案。

7.诉讼的公正性,就是要既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两者不可偏废。

8.被害人谅解契合刑法的不得已原则,有利于维护被害*权益和促进犯罪人重返社会,将其法定化是当下刑法学界刻不容缓的要务。

9.诉讼的公正性,就是要既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两者不可偏废。

10., 对于法院的不公判决,被害者家属都感到义愤填膺,决定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