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

白骨

拼音bái gǔ
注音ㄅㄞˊ ㄍㄨˇ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白骨[ bái gǔ ]

⒈  尸骨;枯骨。

⒉  泛指死人。

⒊  白色果核或树干。

引证解释

⒈  尸骨;枯骨。

《国语·吴语》:“君王之於 越 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汉 桓宽 《盐铁论·非鞅》:“故 扁鹊 不能肉白骨, 微 箕 不能存亡国也。”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四:“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弔英贤!”
《文汇报》1983.8.14:“苍松掩不住白骨,红岩染透了鲜血。”

⒉  泛指死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刀笔舞闻,曲相开脱,遂使凶残漏网,白骨沉寃。”

⒊  白色果核或树干。

晋 顾微 《广州记》:“益智叶如襄荷,茎如竹箭,子从心中出,一枝有十子,内白骨四。破去之,取外皮,蜜煮为粽子,味辛。”
《尔雅翼·释木一》:“梧者,植物之多阴最可玩者,青皮而白骨,似青桐而多子。”

国语辞典

白骨[ bái gǔ ]

⒈  死人的骨头。

《国语·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唐·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英语bones of the dead

德语Gebein (S)​

法语ossements des morts

分字解释

※ "白骨"的意思解释、白骨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2.它气贯长虹,攻杀而去,白骨棒横空,带起阵阵罡风,压的虚空颤动。

3.师傅正在组织专项会议研究到底要清炖白骨精还是红烧。

4.而那些奇花异草,虽得日月之精,有起死回生,起死人,肉白骨之能,但是也只能称得上为“中宝”。

5.“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是战乱的岁月。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住店,只好投宿石壕村了。村中断壁残埂,蓬篙满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见村东一户人家冒着炊烟,便直奔而去。

6.每个新时代的来临都意味着要流无辜者的血,若干年前倒幕派的人斩们闻着江户月夜中弥漫的血腥气,说着“这是为了新时代必须流的血,这气息便是新时代的风”之类的壮烈之词可倒在血泊中的那个人却看不到以自己的鲜血和白骨铸就的新时代了。江南

7.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8.走过市井遗泉捕风里只语片言,荒冢中无名白骨是谁家青春笑颜,岁月依旧一双洞悉的眼看炊烟远了硝烟,任凭世人发愿千万,不置一言。河图

9.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只应容止一人而生的悲伤,逐渐转化为一种更广泛的苍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10.最初交错的时光,是谁说出誓言,又用余生一再重复,万里征尘埋了青丝白骨,春会再来花会再开,锦簇来时长路,人山人海你为谁恸哭。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