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

拼音jì yú
注音ㄐ一ˋ ㄩˊ

繁体覬覦
词性动词

词语解释

觊觎[ jì yú ]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后汉书·杨秉传》

covet; cast greedy eyes on; harbour aggressive designs against; long for; pretend to;

引证解释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
杜预 注:“下不冀望上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覬覦,分裂诸夏。”
《旧唐书·崔元略传》:“时 刘栖楚 自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 《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 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覬覦强宗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中国 者, 中国 人之 中国 ……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国语辞典

觊觎[ jì yú ]

⒈  希望得到不该拥有的东西。

《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

分字解释

※ "觊觎"的意思解释、觊觎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却还拥有绝好的家室,上榜的实力,试问何方神圣方能折桂,如此佳人自然觊觎之人如过江之鲤,连吕瀚源都未能免俗。

2.虽然对这件宝物完全没有什么觊觎之心,但是若真能打探到一二的消息,拿到奖励也是不错的。

3.但虽有觊觎之心,无奈人族天生力弱,这么多年来无一能夺得涅槃。

4.既然我儿既是天神下凡,便是天降麟儿,还望大家代为遮瞒,免得传扬出去,引来其他部族或是妖族觊觎!

5.因果往复,福地岂能避祸;天魔扰嚷,魍魉觊觎壶天。

6.如今,姜采薇一人行走世间,一人独斗两大势力,偏偏她的敌人,甚至那些觊觎洞真派遗宝密录的妖魔,均不敢对她下死手。

7.可我,我渴望得到吗?是的,我赢得了一个十分珍贵的许多人觊觎的地位。可我想要么?我想创造我的生活,而不是接受。

8.刘伟的眼睛里冒出一点火花,不过这厮很好的抑制住,并没有在夏公子面前表露出自己对叶薇妮的觊觎之心。

9.即使天顺能够获胜,白国对北三州觊觎已久,安国内乱必伤国本,割地求和在所难免。

10.当秦朗点明了神器之后,立即引起了无数地狱强者的觊觎之心,这让迪斯巴特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