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举止

拼音jǔ zhǐ
注音ㄐㄨˇ ㄓˇ

繁体舉止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举止[ jǔ zhǐ ]

⒈  指姿态和风度。

观其言语举止,非庸人也。——《后汉书·冯异传》
注意你的举止。
察其举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bearing; manner; mien;

引证解释

⒈  举足。按,今本《左传·桓公十三年》作“举趾”。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引《左传·桓公十三年》:“莫嚣必败,举止高,心不固矣。”
颜师古 注:“止,足也。”

⒉  行动;举动。

晋 陶潜 《闲情赋》:“神仪嫵媚,举止详妍。”
唐 孟郊 《酒德》诗:“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清 侯方域 《马伶传》:“三年日侍 崑山 相国於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他便躲坐在屋角,静默的领略我们太太举止言笑的一切。”

国语辞典

举止[ jǔ zhǐ ]

⒈  言语行动。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举止外像,一些不差,就是神色里边,有些微不像处。」

行动

分字解释

※ "举止"的意思解释、举止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只是生活在浩瀚宇宙中细微的一角、重复着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但是就算挣扎又如何,并不会阻止地球运转,也不会妨碍生命演进,那就别钻牛角尖求一个是非黑白。

2.这些时装模特儿,一个个亭亭玉立,抖擞精神,举止神态令人倾倒。

3.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习惯对他们行为举止的影响,不顾后果的沉湎于那些限制他们发展的事情上,我自己也包括在内。

4.举止历落、流洒不群、超然自得的魏晋风韵愈发流畅起来。

5.他行为举止自然得体。

6.他看起来温文尔雅,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很是讨人喜欢!

7.他妻子对改进他言谈举止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8.王老师特别喜欢那种举止温文尔雅,说话文质彬彬的学生。

9.他行为举止自然得体。

10.她粉面上一点朱唇,神色间欲语还羞。娇美处若粉色桃瓣,举止处有幽兰之姿。光阴荏苒,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非他往日随意可调笑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