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
词语解释
自发[ zì fā ]
⒈ 不受外力影响而自然产生的;不自觉的。
例自发的行动。
英spontaneous;
引证解释
⒈ 不受外力影响而自然产生。
引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汉献帝 建安 中,东郡民家有怪,无故瓮器自发,訇訇作声,若有人击。”
唐 杜甫 《崔氏东山草堂》诗:“有时自发鐘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宋 梅尧臣 《咏苜蓿》:“黄花今自发,撩乱牧牛陂。”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二折:“深山中将一箇养家心来按捺,僧房中将一箇修行心来自发。”
⒉ 启发自己。
引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洪君 之於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古人者,庶乎其有以自发也。”
⒊ 自行奋发。
引唐 元稹 《诲侄等书》:“汝因便録吾此书寄之,庶其自发,千万努力,无弃斯须。”
⒋ 亲自发动。
引《后汉书·齐武王縯传》:“伯升 自发 舂陵 子弟,合七八千人,部署宾客,自称柱天都部。”
⒌ 自行抒写。
⒍ 自己提倡。
引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六·朱文公》:“臧大夫 概 春秋 以为贤, 陈仲子 通 齐国 以为洁,而 孔 孟 之言若彼,岂谁毁谁誉, 仲尼 自发而自悖之哉!”
⒎ 同“自觉”相对。指人们未认识、未掌握客观规律时的一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客观必然过程所支配,往往不能预见其活动的后果。
引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这屯子的妇女的副业生产,带自发的性质。”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真是笑话!靠你那种自发思想,怎能把贫雇农领到社会主义的路上哩嘛。”
国语辞典
自发[ zì fā ]
⒈ 不假外力自己发动或自然发展。
例如:「自动自发」。
近自觉
反强制
分字解释
造句
1.司马遹临走的一天,一批旧属依然在白色恐怖下自发来到洛阳城南,挥泪和他告别。
2.所有对“个人主义”和“象牙塔”的攻击,所有信誓旦旦的诸如“只有在跟集体融为一体的时候才会有真正的个性”之类的陈腐谰言,都不能越过这样一个事实,即被收买的头脑,必定是个被糟践的头脑。如果没有自发性,文学创作就是不可能的,就连语言本身也会跟现在的完全不同。
3.生活富裕精神爽,文化娱乐兴时尚。自发组织剧社团,贫民百姓齐参演。演绎农村新风尚,诠释社会大发展。弘扬民富国家强。文化娱乐精彩献。戏剧日,祝家乡的兄弟姊妹,生活美好多姿彩。
4.5月25日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哀思如潮,挽联如织,数千群众自发前来送别。
5.我决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过生活,我想要自发真诚地生活,不要满足任何人的期盼,不需要别人的恭维,不需要群众的仰慕,所有这一切愚昧的游戏对我来说都已经结束了。
6.人降生时并没有动物所具有的适应某些行为的机制,人对父母的依赖比任何动物都多,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也比受自发本能行为调节的动物差得多。他忍受着因缺乏本能机制所引发的所有危险和恐惧。但人的这种无助恰恰奠定了人发展的基础。人在生物学上的弱点,恰是人类文化产生的条件。
7.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陶行知
8.外在的过多催促常常无效,不管是来自父母、上司还是老板。外在的催促过多,常常导致当事人要拿出相当多的精力来应对——屈从、妥协、对付、糊弄,等等,乃至自发的动力不能发育。而创新在极大程度上仰仗自发的动力,外在的物质诱惑便更趋无效。
9.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张灯挂彩,敲锣打鼓起来,自发地杀猪宰羊,去慰问护卫军和民夫。
10.那时大学里科学辩论的重大课题是生命的“自发生说”。
相关词语
- zì jí自及
- zì bào zì qì自暴自弃
- zì zhǔ自主
- zì zhuàn自传
- fā guāng发光
- fā láo sāo发牢骚
- zì xìng自性
- zhān zhān zì xǐ沾沾自喜
- zì dòng cí自动词
- fā dòng发动
- fèn fā奋发
- zì zuò zì shòu自作自受
- tǔ shí wò fā吐食握发
- zì mìng qīng gāo自命清高
- zì mìng自命
- nán nán zì yǔ喃喃自语
- fā qǐ发起
- bù yí háo fā不遗毫发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发苍苍
- zhī fā支发
- pī fā批发
- zì dǎ自打
- dòng fā动发
- zì rán ér rán自然而然
- hā lǐ fā哈里发
- xīng fā兴发
- zì qī qī rén自欺欺人
- fā rè发热
- zì lǐ自理
- bǎi fā bǎi zhòng百发百中
- zì jiā自家
- zì wù wù rén自误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