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成语

拼音chéng yǔ
注音ㄔㄥˊ ㄩˇ

繁体成語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成语[ chéng yǔ ]

⒈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idiom; set phrase;

引证解释

⒈  习用的古语。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復不宜生涩求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不节烈( 中国 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⒉  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
赵树理 《金字》:“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

国语辞典

成语[ chéng yǔ ]

⒈  一种语言中简短有力的固定词组,可作为句子的成分。形式不一,以四言为主。一般而言都有出处来源,与引申的比喻义,而非单纯使用字面上意思。如「矛盾」、「绵里针」、「势如破竹」、「筚路蓝缕」等。

针言

分字解释

※ "成语"的意思解释、成语是什么意思由国学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大赛题目多为“咄咄”、“海市蜃楼”、“裁酌”这些常用却容易写错的词语,同时还穿插着部分成语和典故,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2.元人马致远有感于此,提笔写下名杂剧《汉宫秋》,内有“背井离乡,卧雪眠霜”八字,是“背井离乡”这一成语的滥觞。

3.如成语中的“风流搏浪”“风流人物”“风流事过”“风流倜傥”“风流韵事”“风流罪犯”“风流罪过”等,或以欣赏口气来形容,或者视其为小小过错。

4.后来人们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比喻不恰当的模仿,带来相反的效果。

5.侃侃而谈这则成语的侃侃是刚直而从容的样子,比喻说话时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的样子。

6.对于语文英语的一些非笔头作业,不要因为作业多而不做,否则你一定会后悔,语文复习有一个必要环节就是记字音字形和成语的意思。

7., 后来人们总结了一个成语叫做“凿壁偷光”,其实我们读书人的是不能说“偷”,读书人的事…

8.后来人们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比喻不恰当的模仿,带来相反的效果。

9.庄子将此事写进书中,后人又编成“东施效颦”的成语,让这位清白姑娘贻笑千古,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10."叶公好龙"这个成语比喻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爱好。或者假装爱好,实际惧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