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初出茅庐 |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后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缺乏经验。 |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 |
黄台之瓜 |
黄台:指《黄台瓜辞》,为唐李贤所作,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比喻不堪再摘。 |
防患于未然 |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投石问路 |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后用以比喻进行试探。 |
源源不断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反老还童 |
反:回。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
一哄而起 |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
过而能改 |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
不治之症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款学寡闻 |
形容学问浅、见识少。 |
将伯之呼 |
指求人帮助。 |
经史百子 |
经:经学,经书,儒家经典著作。史:史学,史书。百子:诸子百家之学。旧指各个方面的很需要学问。 |
家无儋石 |
十斗为一石,两石为一儋。形容家里没有存粮。比喻家境困难。 |
天下第一 |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呼风唤雨 |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可以呼唤风雨。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支配自然的力量。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 |
刚愎自用 |
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
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止戈兴仁 |
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
腾声飞实 |
传扬名声与功业。谓使名实俱得传扬。 |
首尾两端 |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