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说歹的成语故事


说好说歹

拼音shuō hǎo shuō dǎi

基本解释①谓百般劝说或请求。②褒贬,评论好坏。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6回:“我赶眼错就走出来,还要拦阻,又说好说歹,放了我来。”


暂未找到成语说好说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说好说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此一时彼一时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一钱太守 清·李渔《无声戏》第二回:“成都有个知府,做官极其清正,有一钱太守之名。”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自力更生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当仁不让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尾生之信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不得而知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归十归一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安眉带眼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败俗伤风 参见“败俗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