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端待举的成语故事


百端待举

拼音bǎi duān dài jǔ

基本解释端:头;头绪;待:等待;举:举办;做。很多事情要兴办。

出处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暂未找到成语百端待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端待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有两下子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浪迹江湖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3卷:“某不能甘于寒苦,且浪迹江湖。”
致远恐泥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那妮子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怎当他只留支剌信口开合。”
进道若退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表里如一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行之以忠者,是事实要着实。”宋 朱熹集注:“以忠,则表里如一。”
祸国误民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缠绵悱恻 晋 潘岳《寡妇赋》:“思缠绵以瞀乱兮,心摧伤以怆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