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激昂的成语故事

拼音kāng kǎi jī áng
基本解释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激昂:振奋昂扬。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出处唐 柳宗元《柳先生集 卷三十六 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慷慨激昂的典故
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请荆轲去刺杀秦王嬴政。一切准备就绪,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而激昂,感人肺腑,一行人洒泪告别。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慷慨激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满满当当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原来银包不大,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满满当当的了,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起兵动众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蝶粉蜂黄 |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
同心合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进锐退速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其进锐者,其退速。” |
粗服乱头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 |
皮笑肉不笑 | 巴金《秋》十九:“王氏看见陈姨太的粉脸上皮笑肉不笑的神情,知道陈姨太在挖苦她。” |
屡试不爽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迫上,屡试不爽。” |
显亲扬名 | 《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