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明塞聪的成语故事


蔽明塞聪

拼音bì míng sè cōng

基本解释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出处宋 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暂未找到成语蔽明塞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蔽明塞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贫如洗 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月明千里 南朝 宋 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乌合之众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玩世不恭 明 李开先《雪蓑道人传》:“醉后高歌起舞,更有风韵,只是玩世不恭,人难亲近耳。”
高步阔视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贫贱不能移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捞一把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就想再捞一把,可是越捞越深。”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供不应求 《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每天生产一至二吨,供不应求。”
救经引足 荀况《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