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带轻裘的成语故事


缓带轻裘

拼音huǎn dài qīng qiú

基本解释缓:宽松;裘:皮衣。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


缓带轻裘的典故

晋朝时期,羊祜字叔子,作为荆州军队主帅,经常身不披甲,穿着轻软的裘皮大衣,坐着豪华的马车,游山玩水,被人称为“斯文主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缓带轻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安身之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百川归海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长江后浪推前浪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水呵抵多少长江后浪推前浪,花呵早则一片西飞一片东,岁月匆匆。
暴发户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城里的大官大府,翰林、尚书,咱伺候过多少,没瞧过他这囚攘的暴发户,在咱面上混充老爷!”
先声夺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凿壁借光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自强不息 《周易 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