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入室的成语故事


升堂入室

拼音shēng táng rù shì

基本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升堂入室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直率,喜欢弹瑟,不爱读书,孔子开导他,他决定认真读书与弹瑟。他弹瑟的声音充满杀气,孔子给予纠正并表扬他:“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已经有一定成就,但没到最高境界。”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升堂入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屈指可数 唐 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
食不充口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斗方名士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举善荐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以身试法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春山如笑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暴取豪夺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进谗害贤
共商国是
牛刀小试 宋 苏轼《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诗:“读遍牙签三万轴,欲来小邑试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