浃髓沦肤的成语故事


浃髓沦肤

拼音jiā suǐ lún fū

基本解释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出处《淮南子 原道训》:“不浸于肌肤,不浃于骨髓。”


暂未找到成语浃髓沦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浃髓沦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引物连类 唐·韩愈《送权秀才序》“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宋·苏轼《〈居士集〉叙》:“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
一轨同风 《晋书 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敏而好学 《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鼻青脸肿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惹事生非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巧上加巧
见危致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